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增強型手持裝置之戰

早期採用是傻瓜遊戲嗎? 我不知道這一點,儘管在和對於那些仍保留早期手持遊戲 PC 同類產品的人來說,確實有一些優質的第二代遊戲可供選擇。 Valve 的努力成功地從其新顯示器中獲得了多項性能、設計和電池壽命改進,而 ROG Ally X 也進行了類似的升級,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大更好的升級。

顯然,唯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戰鬥。 這可能是在《愛爾蘭代碼決鬥》之類的內容中:“如果一款便攜式遊戲機在發布後不久就發布了損害另一款遊戲機的榮譽,則必須通過比較文章來獲得滿足。” 夥計們,我的手被綁在這裡了,不過如果你自己一直在玩手持設備購買的等待遊戲,也許這個小小的正面交鋒可以幫助你選擇合適的。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設計

儘管 ROG Ally X 比其前身更粗(這要歸功於更大的電池),但它無疑製作得更好。 拇指操縱桿和方向鍵都比以前更具厚實、堅固、優質的感覺,而更深的手柄和更寬敞的肩部按鈕有助於符合人體工學。 在負載下,它也比標準ROG Ally 更涼爽、更安靜,並通過額外的排氣口輔助氣流,而這又是通過明智地移除華碩ROG XG 外部GPU 外殼的原始很少使用的連接器來現實的。 如果需要,您仍然可以透過支援 Thunderbolt 4 的 USB-C 連接埠連接合適的顯示卡。

Steam Deck OLED 缺乏簡單的 GPU 外殼支持,但除此之外,ROG Ally X 的大部分設計優勢(改進的搖桿、安靜的運行、舒適的握把)也都在這裡分享。 Deck OLED 也稍微輕一些,為 640 克,而 ROG Ally X 為 678 克,雖然它也寬了幾厘米,但它有充分的理由:兩個觸控板。 這些不僅可用作遊戲控制,還可用於導航,您解鎖任何作為真正的 PC 的真正潛力。 ROG Ally X 選擇 Windows 11 作為作業系統,這意味著它始終處於桌面模式,但隨後它會要求您使用拇指操縱桿操作遊標,這感覺不像 Deck 的觸控板那麼自然或精確。

我認為 Steam Deck OLED 在整體設計上具有優勢,但如果沒有觸控板,它的優勢甚至會更少。 這兩款手持裝置還可讓您打開後面板並在內部進行修補,無論是、清潔風扇或安裝備件——順便說一句,這些備件很容易從官方的 經銷商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顯示器

ROG Ally X 似乎在螢幕規格上輕鬆獲勝:除了比 Steam Deck OLED 的 7.4 英寸小了幾根頭髮之外,它的 1080p 分辨率更高,而且 120Hz 刷新率比 800p 更快, 90Hz Deck 可以提供。

然而,在大型桌上型顯示器上可能是一個主要優勢,但在手持設備上並不一定是致命一擊。 ROG Ally X 的螢幕明顯更美觀,這是事實,但在這麼小的顯示器上,像素非常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相比之下,Steam Deck OLED 看起來並不顯得生硬。 而且,儘管 120Hz 輕鬆超越了原始 Steam Deck 的 60Hz 更新率,但 OLED 版本的 90Hz 仍然足以為快速運行的遊戲提供足夠的額外流暢度。 這也假設您正在玩的遊戲甚至可以在這些手持裝置採用的低功耗內部裝置上達到高幀速率。 輕鬆的獨立遊戲和簡單的橫向捲軸遊戲在 ROG Ally X 上看起來會更流暢,但這些很少是那種旨在充分利用高規格螢幕的高保真遊戲。

然後就是整個,你知道的,OLED 的事。 與 ROG Ally X 的 IPS 螢幕一樣明亮多彩,Steam Deck OLED 面板完全處於不同的水平,能夠呈現更深的黑色、更鮮豔的色調,根據我的色度計,峰值亮度為 984cd/m2 – 幾乎是ROG Ally X 的兩倍。

這種類似太陽的品質很重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它有助於擊敗真正的太陽。 Steam Deck OLED 已經擁有迄今為止更有效的防眩光塗層,因此當自然光照射在其上時自然更容易使用,但更高的最大亮度也將消除惱人的反射。 其次,984cd/m2 對於適當的 HDR 來說已經夠高了。 這是遊戲本身需要支援的東西,但在那些支援的遊戲中,Steam Deck OLED 的螢幕會嚴重彈出。 它的清晰度和速度不如 ROG Ally X 的那麼快,但你可以肯定地說,這款螢幕的整體表現更好。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性能

遊戲另一方面,性能更是 ROG 的強項。 由於它具有比Steam Deck OLED 更高的預設解析度和更廣泛的電源模式,因此比較變得更加複雜,但即使在預設效能設定檔上,下降到更像Deck 式的720p 也表明ROG Ally X 的渲染能力通常是更加色調: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並不是說 Steam Deck OLED 有時無法超越其重量——尤其是 F1 22 的結果——但在要求更高的遊戲中,ROG Ally X 通常更容易滿足這些要求。 在 Returnal 的例子中,ROG Ally X 能夠運行的遊戲完全超出了 Steam Deck OLED 及其適度的定制 AMD APU 的限制。 從 Performance 切換到 Turbo 模式,這會更快地消耗電池以換取更多電量,並且 1080p 下的 25 fps 實際上變成了可播放的 30 fps。 《Cyberpunk 2077》在 Turbo 下也從 28 fps 一路躍升至 46 fps,進一步拉大了性能差距。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儘管使用相同的 AMD Ryzen Z1 Extreme 晶片,ROG Ally X 的速度也比原來的 ROG Ally 快得多。 改變的只是 RAM 升級至 24GB,速度稍快的 LPDDR5X 內存,但這顯然足以將幀速率提高 10% 或更多。 Steam Deck OLED 完全取代了原始 Deck 的客製化 AMD APU,換成了另一種客製化晶片,在大多數遊戲中速度也快了一些,但還沒有達到與 ROG Ally X 的速度提升相匹配的程度。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ASUS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電池壽命

考慮到第一款 ROG Ally 的壽命有多短,ROG Ally X 的電池尺寸實際上增加了一倍,這是華碩可以做出的最佳改變之一。 它也發揮了作用:像《極限競速:地平線5》這樣耗電的遊戲,ROG Ally 的耗電時間從1 小時29 分鐘變為在ROG Ally X 上持續2 小時29 分鐘。性為核心的遊戲機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改進。

只是…Steam Deck OLED 更好。 事實證明,特別是在較舊的遊戲中,通常不會像最新的大片那樣快速消耗電力。 例如,ROG Ally X 在《傳送門 2》中的 2 小時 59 公尺成績還算不錯,但與 Steam Deck OLED 的馬拉松 5 小時 48 公尺相比,它的第二名還很遙遠。 同樣,《GTA V》:Steam Deck OLED 的 5 小時 53 分鐘輕鬆擊敗了 ROG Ally 的 3 小時 12 分鐘,儘管它在原版上僅用了 1 小時 36 分鐘。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你可以期望在更激烈的遊戲中看到更小的差距,但這並不完全是對 ROG 有利的論點。 其靜音設定檔(這些結果均處於預設的效能模式)可以延伸更遠,但以遊戲性能為代價,而 Steam Deck OLED 可以繼續運行,而無需做出這樣的妥協。

同樣,這最初似乎違反了規格,ROG 的 80WHr 電池容量肯定會壓倒 Steam Deck OLED 的 50WHr。 當然,這並沒有考慮到後者的效率改進:除了800p 解析度和90Hz 刷新率自然消耗更少的電量之外,OLED 面板本質上也比LCD/IPS 更高效,並且更新的APU 專門設計用於使用更少的燃料出色地。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存儲

容量方面,Steam Deck OLED 佔據這一輪,提供 512GB 或 1TB 兩種選擇; ROG Ally X 目前僅支援 1TB,因此節儉的買家無法選擇節省成本購買更便宜的低容量型號。

儘管如此,如果只有一種尺寸,最好是較厚的尺寸,而且,我的測試表明 ROG Ally X 的特定 1TB 驅動器的讀取速度比 1TB Steam Deck OLED 更快。 後者從啟動器到主選單載入《古墓奇兵:暗影》需要 16.6 秒,而 ROG Ally X 僅需 13.4 秒。 Steam Deck OLED 在 Valve 自己的 Aperture Desk Job 中也表現不佳,啟動時間為 9 秒,而 ROG 則為 7.7 秒。

這兩款驅動器也有不同的外形尺寸:Steam Deck OLED 是一款令人興奮的 M.2 2230 型號,而華碩 ROG Ally X 是第一款包含「全尺寸」M.2 的大牌手持電腦。 2280固態硬碟。 換句話說,您的主桌面上很可能有這種類型。 這樣做的第二個好處是為您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包括優質的和經濟實惠的,可以直接替換預先安裝的 SSD; 相比之下,售後市場上的 2230 驅動器並不多。

我想我也應該給 ROG Ally X 點分支援 UHS-II 卡的插槽,這意味著可能比 Steam Deck OLED 上限的 UHS-I 介面更快的讀取/寫入速度。 但實際上,您很可能最終會使用 UHS-I 存儲,因為 UHS-II 卡貴得多,因此不值得稍微縮短遊戲加載時間。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作業系統與軟體

這兩款手持裝置在這裡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在 ROG Ally X 區,您擁有絕對桌面標準的 Windows 11,它能夠運行您熟悉的所有相同遊戲和遊戲啟動器。 然後是 Steam Deck OLED 的 SteamOS,但…不是。 只需一點點努力,您就可以獲得非 Steam 發射器,例如和已啟動並正在運行,但是您的 Game Pass 庫呢? 禁區,。 其他發射器的套牌特定問題也已解決 。

然而,我幾乎總是發現 Steam Deck OLED 明顯不易引起低聲咒罵。 當您使用滑鼠和鍵盤在大顯示器上導航時,Windows 11 沒問題,但使用搖桿和 7 吋觸控螢幕? 不好玩。 一點也不好玩。 華碩專門嘗試平滑遊戲部分,ROG Armoury Crate SE 應用程式在將所有不同的發射器整合到一個更適合遊戲手把的介面方面做得非常有用,但它最終是在張開的電鋸傷口上的膏藥。硬體/作業系統不符。 我也看到了一些反覆出現的錯誤,從應用程式拒絕啟動到無邊框全螢幕遊戲突然無緣無故地切換到視窗模式。

相比之下,Steam Deck OLED 作業系統的外觀和感覺就像是專門為硬體設計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即使您需要進入桌面模式,觸控板和螢幕鍵盤(後者比 Windows 的響應速度更快)仍然可以讓您度過一段舒適的時光。 它也不會問我是否要安裝 Office 365。

不過,我承認,在我以外的許多人眼中,完全相容的遊戲的吸引力可能比流暢的使用者介面更重要。 這絕對不是一個錯誤的偏好,特別是如果您喜歡 Game Pass 收藏的話。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價格與價值

回到將數字與其他數字放在一起的令人欣慰的客觀領域,這裡還有一組對 Steam Deck OLED 有利的數字:頂級 1TB 型號是569 英鎊/$649,512GB 版本的價格降至 479 英鎊/549 美元。 那一款也是唯一的 1TB ROG Ally X? 它會讓你退縮799英鎊/800 美元

讓我們公平一點。 ROG Ally X 較新,具有更快的 APU、更光滑、解析度更高的顯示器以及額外的 RAM。 預計價格會更加溢價。 不過,它也比 ROG Ally 發佈時貴了 100 英鎊,這種厚顏無恥的逐代詐欺行為在最近的顯示卡之外很少發生。 而且,正如我們所見,ROG Ally X 並不總是比 Steam Deck OLED 進行技術升級,因此除了在 Valve 手持設備上節省至少 230 英鎊之外,您還可以享受所獲得的知識更好的顯示、控制和電池壽命。

ROG Ally X 的定價顯得更加平庸,因為缺乏額外的功能。 兩款Steam Deck OLED 型號都配有一個手提箱——如果您喜歡1TB 型號,那麼這是一個相當別緻的手提箱,帶有可貼合形狀的可拆卸內襯——但ROG 最引人注目的捆綁配件是一個脆弱的紙板支架。 免得我們忘記,這些是便攜式設備,坦白說,像 ROG Ally X 這樣的高端設備甚至無法通過放入一個基本的袋子來識別這一點,這是非常愚蠢的。 因此,為自己配備第三方機箱將增加本已很高的費用,並且如果您從原始 ROG Ally 升級,則不太可能使用任何現有機箱 – 例如優秀的機箱– 將適合 X 型號的更厚實的尺寸。

圖片來源:石頭紙霰彈槍

華碩 ROG Ally X 與 Steam Deck OLED:判決

我在 ROG Ally X 評測中說過,即使它需要大量的功能,它也可以說是最好的基於 Windows 的手持遊戲電腦。 既不是更便宜的原廠產品,也不是像這樣的競爭對手平衡遊戲性能和電池壽命,對控制和冷卻的改進顯示了其設計背後的用心。

然而,當我要搭乘長途火車(或幾分鐘的沙發 Elden Ring)時,我仍然會選擇 Steam Deck OLED。 它的性能即使不是同類中最好的,也很好,在華碩開始為觸控板尋找空間之前,SteamOS 在掌上電腦上使用感覺比 Windows 更好。 請叫我布魯內爾,因為事實證明我是一個效率狂人; 並不是說手中擁有 1080p/120fps 的 Hades II 不酷,只是如果電池沒電了,速度就不再重要了。

然而,您可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因此雖然 Steam Deck OLED 整體上更划算,但您的遊戲習慣可能仍然使 ROG Ally X(及其與遊戲更相容的作業系統)更適合。 特別是普通 Game Pass 用戶,或者那些使用自己的未經 SteamOS 優化的啟動器沉迷於遊戲的用戶,只需在華碩設備上訪問更多的遊戲庫 - 這是一個完全合理的理由。